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老师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 幼儿自发的活动,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环境,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表现。尽管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活动,但在游戏的过程中充满了教育的契机,老师必须善于观察和捕捉这些机会,适宜地进行介入和引导。老师是否介入幼儿游戏,何时介入幼儿游戏,通过游戏的组织我得到以下的体会。 一、以合作者身份介入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在一般情况下,老师会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幼儿获得经验的过程,我们不应该代替他们解决问题。但老师观察到发现幼儿遇到可难时,游戏不能进行下去时,幼儿的游戏的意愿不能实现时,老师有必要介入。并且应在幼儿放弃之前介入。 游戏时,男妹当美容厅的美容师,游戏开始了好一会,没有一个顾客,看着医院的病人以及餐厅的的顾客熙熙攘攘 热喧闹闹,男妹的心理很着急,犹豫一会,她决定放弃这个角色,去餐厅当服务员。这时老师介入,老师扮演顾客来美容,以顾客与美容师聊天的方式,引导启发男妹让顾客来做美容。最后,男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去医院餐厅告诉大家,现在免费服务。于是,美容厅里有了顾客了。 二、抛出问题,给予启发性的支持 当游戏出现问题时,幼儿由于缺乏经验不能解决。老师应耐心等待、谨慎介入。将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解决问题。 今日,天天和豪豪在建构区里用竹子棒搭房子,天天先用两根棒在下面架空上面放上纸板,搭好后,豪豪看了看还挺稳,接着又在上面两根棒,又上放纸板,这一次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第二层的纸板摇摇晃晃掉了下来,天天又试了试纸箱还是掉下来,在一旁的豪豪说:“可能是纸板太大了。”于是,天天找了纸板,谁知,这次纸板和下面的棍子一起掉下来,这时豪豪火冒三丈地说:“不玩了。”在一旁观察了多时的我走过去说:“来看看,是什么原因?”我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将纸板放在竹棒上用手按住左右推一推,问:“为什么纸板会晃来晃去?”意在让他俩观察,启发他们发现是竹棒的问题,最后,她们将竹棒换成塑料杯,问题就解决了。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合作游戏,特别是豪豪能够接受同伴的意见,并寻找不同的材料来尝试。不过在游戏材料使用时,没有能够对材料进行观察,而导致材料使用的失败。 浩云修房子。他先用塑料垫子塔了一幢房子,由于有风,房子有点晃,浩云在边上守了一会儿,接着又调整一下垫子,房子终于站稳了。接着浩云又找来小木片,他用木片垒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