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化研究:如果真爱家乡-知识不会无力

文化研究:如果真爱家乡-知识不会无力_第1页
1/4
文化研究:如果真爱家乡-知识不会无力_第2页
2/4
文化研究:如果真爱家乡-知识不会无力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化讨论:假如真爱家乡,知识不会无力 春节期间,仔细拜读了澎湃新闻刊发的上海大学王磊光博士回乡笔记,以及与之相关的的系列文章,感觉其中不乏一种“知识分子的无力感”。也许诸位博士、读者、看客,写完调研、读完文章之后,还会同往常一样,摇头叹息一番,落几滴清泪,转身离开,又回到各自的书山学海去了,可是作为一个老家也在农村、也学过文化讨论、这两年业余时间反倒一直混迹在“乡村志愿服务圈”、信任信息时代出奇迹的 70 后“女博士”(这个标签的含义,也早该改改了),我倒忍不住想要站起来,冲各位贤达断喝一声:博士/壮士别走!家乡还需要你呢,请不要无力好吗!说实话,“知识分子的无力感”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陌生名词。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乃至九十年代、八十年代,在自己外出求学工作、放假回家省亲时,我就都有过无数次和家乡父老们深聊的体验,其中也有无数次类似“我是谁、他们是谁、为什么我们开始不一样了?他们生活为什么是这样?我该怎么做才能改变他们?”之类的纠结迷茫,其中也贯穿着无数次如同“秀才遇到兵”般带着天真幻觉直撞乡村现实的思维困境。我的家乡在湖南,和黄灯博士写的鲁家塅有些相似,乡亲们自古有着勇猛尚武、开拓热情的性格,号称“恰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关于左宗棠这样的英雄故事时常被人提起。谁要说家乡不好,乡亲们都会群起反驳,可是在现实中,包括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等领域,家乡又确实多有缺憾,年龄老化、机会缺乏、环境恶化、法治脆弱、生活平淡、愿景模糊,又令人无法不牵挂担忧。作为家乡的后代,我还能做什么?就是在这一次次反复的调研、撞墙、尝试、再调研、换个角度再试、换个距离再试的过程中,我却似乎发现了知识分子进入乡村的一种新方式。知识分子进入乡村,第一步工作是什么?其实首先应该是“反诸己身”,回到自己问问题:为什么自己会有“无力感”?在我看来,除了因作为“游子”和“后人”自身的专业能力容易被长辈们在嬉笑关爱中忽视以外(假如是作为“博士服务团”回乡工作,可能就不一样了),知识分子回乡的最大无力感,恐怕还是来自于知识结构的供需不对应。“思想市场”一词,其实在乡村也是适用的。纯粹文化讨论或文科专业所拥有的社会观察、记录、归纳、概括、写作以及理论化思维的能力,以及文字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专业擅长的抒情感染、艺术表达、媒体传播等能力,与乡亲们应对现代生活所急迫需要的,来自大城市的“读书人”可能拥有的、更接近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化研究:如果真爱家乡-知识不会无力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