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无处不在的精灵无处不在的精灵 【摘要】《纳冈和星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小说,它立足儿童本位 ,既考虑了儿童的接受心理,又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完整清楚的情节结构、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相对稳定的时空背景,易读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虚实结合的背景处理、人物的功能分类以及视角、节奏等创作手法和叙述技巧的运用使故事富有趣味、更为饱满。生动俏皮的语言风格以及平衡和谐的文字之美,也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 【关键词】《纳冈和星星》;叙事艺术;儿童本位 一、引言 帕特里夏·赖特森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1986 年,她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家。赖特森对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的突出贡献在于她所主张并率先实践的“本土化”,即从澳大利亚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料、挖掘宝藏”。她将土著神话中的精灵融入自己的幻想小说,将重大现实题材和富有情趣的儿童故事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为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开辟了新的创作途径。《纳冈和星星》就是这样一部创新实践的代表之作,赖特森立足于儿童本位的创作原则,充分考虑读者的审美心理,使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建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无不展现出极强的艺术魅力,因此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和广泛的赞誉。 二、《纳冈和星星》的叙事结构 西方叙事学家常用“故事”和“话语”来区分叙事作品的两个层次。福斯特认为,“故事是所有小说不可缺少的最高因素。”叙事性是小说最基本的美学特征。《纳冈和星星》讲述的是石怪纳冈经过几个世纪的长途跋涉,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澳洲北部的王鸽迪兰。后被一个名叫西蒙的男孩发现并联合家人和各路精灵制服的故事。整个故事自纳冈的出场开始,至其对人类构成威胁,最终被压在整座大山之下不得动弹,延续了传统儿童文学“惩恶扬善”的故事主题和叙事结构。根据托多罗夫关于叙事总体运动的平衡模式,一个理想的情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结构可以描述为静止(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重新达到平衡。如表 1所示,(+)石怪来了与(-)制服石怪,(+)机器来了与(-)破坏机器两两相抵。正是这种“相遇、冲突直至以精确的数学方式互相换位”的情节特点,在福斯特看来,能使读者感受到小说的整体美。 如表一所述,完整清楚的情节结构、为数不多的人物角色、简单明了的人物关系以及相对稳定的时空背景,符合儿童读者的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那么,赖特森在创作中如何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