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正确认识和使用期刊影响因子

正确认识和使用期刊影响因子_第1页
1/4
正确认识和使用期刊影响因子_第2页
2/4
正确认识和使用期刊影响因子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正确认识和使用期刊影响因子 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曾发挥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影响因子在使用中被一些评价体系异化,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当前,我国期刊界乃至全球期刊界对影响因子的局限性提出了许多质疑和批判。影响因子给期刊进展带来什么影响?当前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影响因子?日前,本报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讨论所所长刘尧教授。 刻意炒作影响因子带来人为偏差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最初作为文献计量学概念出现,到被广泛运用于当今期刊评价体系,影响因子给学术期刊进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尧: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JiF)又称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1955 年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文索引用于科学》的论文,率先提出将一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作为影响因子。其后影响因子这个相对统计量经过进展,逐渐成为学术界采纳的一种衡量期刊有用性、显示度与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国际期刊生态、学术生态以及学术著作的发表机制也由于影响因子的出现而改变了面貌。 影响因子作为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其设计初衷主要是为图书馆员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举优秀期刊等服务。除此之外,影响因子还可以有多种应用。但是,当影响因子被用于期刊评价以及学术评价之后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影响因子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只与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实际上影响因子还与许多因素相关联,比如论文的出版时滞、长度、类型和合作者数目,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引证半衰期,讨论人员的数量和社会知名度,等等。因此,期刊与学术评价必须联系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影响因子,假如过分强调被引用或收录情况,就会给影响因子带来人为偏差。 从理想角度讲,一家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越多,这些论文的观点或结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被其他学者论文引用的次数越多,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假如影响因子得到合理使用,那么影响因子与稿件质量是相得益彰的。但在现实中,有一些期刊实行各种办法有意炒作影响因子。如办刊者明示或者暗示作者多引用自己期刊的文章,由此提高影响因子。采纳这些方法后,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可以显著提高。期刊利用炒作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正确认识和使用期刊影响因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