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再认识 2007 年一些媒体刊登了《高龄糖尿病患者别再服用二甲双胍》的文章,甚至有文章报道《糖尿病患者禁用二甲双胍》。这些文章引起不少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的恐慌,更引起专业医生的强烈反响。 然而,近年的国际、国内的相关“糖尿病治疗指南”不仅没有削弱二甲双胍的地位,反而越来越被重视,把二甲双胍推荐为 2 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基础用药,提升为 2 型糖尿病治疗的第一步用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二甲双胍进一步再认识。 1.二甲双胍的主要降糖作用机制 1.1 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1.2 增高肌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的作用而增加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胰岛素抵抗。 1.3 一定程度的抑制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2.二甲双胍使用的发展历史 2.1 1957 年首次使用双胍类药物,主要是苯乙双胍。1978 年因苯乙双胍的乳酸酸中毒副作用在美国停用。 2.2 1995 年二甲双胍在美国批准上市,之后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降糖药物之一。但在众多的降糖药中二甲双胍仅作为超重及肥胖患者的首选。由于其胃肠道的副作用及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可能性,通常对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等病人慎用。 2.3 1998 年UKPDS 证实二甲双胍能降低 2 型糖尿病并发症及死亡率, 2.4 2002 年DPP 证实二甲双胍能预防糖尿病. 2.5 2005 年Cochrane 研究证实二甲双胍近50 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IDF 全球指南 首次提出了“begin with metformin”的概念,该指南推荐,在众多的口服降糖药物中,无论对于超重患者还是体重正常的患者,除非有肾损坏的证据或风险,患者应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的方案中都应包括二甲双胍[1](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对肾功能有影响,但肾功能受损可能会造成二甲双胍的蓄积)。 2.6 2006 年ADA/EASD 确立二甲双胍是唯一和生活方式干预共同作为基础治疗的药物。一 致推荐:患者在一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与生活干预一起作为确诊后的第一步治疗 根据 ADA/EASD 专家共识中的治疗流程图[2],确诊后首先是第一步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当 HbA1C≥7 时,开始第二步治疗,此时在第一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基础胰岛素是最有效的方式,加用磺脲类药物是最便宜的选择,加用格列酮类不会产生低血糖。如血糖还不能控制,该共识还介绍了继续加药的推荐选择,这里不一一叙述。 2.72007 年 ADA 指南也再次将二甲双胍推荐为所有新发糖尿病的首选用药,并与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