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伤害监测扩大试点工作浙江省实施方案 一、背景 产品伤害是指消费者因在家庭、学校、体育场所、休闲娱乐场所、公共场所等使用或消费的各类产品造成各种伤害的总称。产品伤害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产品构造的逐渐复杂,产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也日渐增多。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2006 年受理消费者投诉702350 件,其中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占总投诉量的66.3%,居第一位。其中,玩具等儿童用品引发的意外伤害已占到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的30%左右。 欧美各国政府非常重视产品安全监管,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品伤害的发生,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如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建立的国家电子伤害监督系统(NEISS),英国皇家事故预防协会(RoSPA)设立的产品安全事故统计系统,即家庭事故监督系统(HASS)和休闲事故监督系统(LASS),欧盟的欧洲家庭和休闲事故监督系统(EHLASS)等,这些系统为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进行产品安全管理、制定消费者安全政策、评估政策效果、消除产品安全隐患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70-80 万人死于各种伤害,占死亡总人数的11%,居死因顺位第五位,据国内有关机构统计,每年经急诊室和住院治疗的伤害患者超过6000 多万人次,其中,包含了产品相关伤害。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产品监测系统,因而难以统计实际产品伤亡数据与经济损失。缺乏可靠的产品伤害数据,决策者就难以掌握产品安全状况,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策略。因此,经国家质检总局领导批准,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于2007 年8 月开始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慢病中心”)合作,共同推进产品伤害监测工作,并选取浙江省常山县、广东省深圳市共6 家医院于2008 年进行产品伤害监测试点。2009 年,进一步将试点范围扩展到浙江省常山县、广东省深圳市、福建省厦门市的8 家医院。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品伤害监测试点工作,提高产品伤害数据采集时效性,探索基于网络的产品伤害数据直报机制,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根据总局的工作安排,联合慢病中心计划于2011 年底前在全国11 地32 家医院开展产品伤害监测扩大试点工作,为最终建立国家产品伤害监测系统积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