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_第1页
1/3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_第2页
2/3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_第3页
3/3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 姓名:*** 班级:2 0 1 1 级生科 2 班 2 名词解释 动作电位(AP):如果给细胞膜一个较强的刺激,细胞膜将产生一个短暂、快速的膜电位变化。 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局部去极化。 终板电位:由于 Na+的电化学梯度远远大于 K+,因此进入终板膜内的 Na+的数量远远超过 K+,使终板膜除极化,在终板膜上产生的这种瞬时除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脊休克:将脊髓横断,使其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断面以下节段暂时的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骨骼肌以及内脏反射活动受到完全抑制,或是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SPS:特异投射系统,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接受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通路来的神经纤维,经换元后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并具有点对点投射特征的感觉投射区。 牵张反射:在完整的神经支配下,当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引而伸长时,它能够反射性的发生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内表面液体层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其化学组成主要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它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所合成和释放,能随着肺泡的张缩而改变其分布浓度,对肺泡的张缩起着稳定的作用。 肠-肝循环:胆汁中的胆盐进入小肠后,大部分被回肠末端黏膜吸收入血,通过门动脉血管又回到肝脏,再成为合成胆汁的原料,然后胆汁又分泌入肠。 3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粘膜上皮表面覆盖的富含 HCO3-的不可溶性粘液凝胶构成,起隔离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及中和 H+的作用,防止胃酸和胃蛋白对黏膜的自身消化。 渗透性利尿:近端小管液中某些物质未被重吸收导致小管液渗透浓度升高可保留一部分的水在小管内,使小管液中的 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因此,小管液和上皮细胞内的 Na+的浓度梯度减少,从而使 Na+的重吸收减少或停止,Na+的重吸收减少,小管液中较多的 Na+又通过渗透作用保留相应的水,结果使尿量增多,NaCl 排出量增多,这种情况称为渗透性利尿。 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具有多种感受器,可以感受酸、渗透压、机械扩张以及脂肪、氨基酸、肽类等物质的刺激反射性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此反射称为肠-胃反射。 肾糖阈: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 200mg/100mL 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250mg/min),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电荷分布的特点: 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电荷分布呈外正内负(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