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误及其防范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误及其防范措施_第1页
1/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误及其防范措施_第2页
2/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误及其防范措施_第3页
3/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误及其防范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标准方法。髋关节持续性的疼痛、功能障碍,而且影像学显示有关节破坏的征象,通过其他非手术方法治疗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就可以考虑作髋关节置换手术。过去髋关节置换术的年龄限制在 60~75岁,近 20年来,其手术适应证已扩大到上至百岁高龄下至十几岁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不容置疑,但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应用范围的扩大,时间跨度的增宽,术后翻修的病例数量也相应增多。由此暴露出关节置换手术存在的许多问题,其中不乏人为失误造成,以下就此作出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术后感染 任何手术都存在感染的可能,而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往往造成手术的彻底失败,因而被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瑞典对超过 240000例关节的登记资料显示其感染率为1.9%。Ridgeway[1]等统计英格兰 102家医院 4年间 16291例初次 THR患者的感染率为2.23%,2550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为3.68%,5769例半髋关节置换术为4.97%,198例半髋关节翻修术为7.6%。Wroblewski报道各种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为:骨性关节炎 0.3%,类风湿性关节炎 1.2%,银屑病5.5%,糖尿病5.6%。 (一)、感染的原因 手术部位感染(SSI)可分为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浅部感染指局限在皮肤、皮下组织的感染,如处理不当可转变为累计关节腔的深部感染。深部感染指的是深入关节腔的感染。临床上进行二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需要结合完整的病史资料和必要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浅部感染如果诊断及时,并作恰当的外科干预,如伤口引流、血肿及坏死组织的清除,可以阻止深部感染的发生,一般预后较好。本节主要介绍深部感染的诊治方法。 为便于分析病因、指导治疗,临床上一般以术后 6周为限将术后感染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感染。早期感染的致病菌大多来源于伤口污染。任何引起伤口延迟愈合的因素,如组织缺血坏死、皮下血肿感染、伤口表浅感染、缝线化脓等,均增加关节深部感染的风险。这类感染的大部分由单一致病菌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D组链球菌。晚期感染原因多为局部免疫力下降,身体其他部位感染菌经血行播散所致,感染一般发生在骨水泥、金属和骨组织交界处。感染菌种类与原发感染灶相同,如牙龈感染手术可引起假体周围草绿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误及其防范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