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1/7
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2/7
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3/7
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作者:何丽华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8 年第 03 期一、缘起2017 年 11 月 1 日至 2 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在盐城中学举办了 2017 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笔者在区、市、省各级比赛(均是借班上课)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佳绩。比赛路上,有个人创作的努力,有头脑风暴的洗礼,有同伴互助的温暖,有专家引领的震撼,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醒脑”后的深度思考,故撰文与同行交流。二、思考(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作用。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 10 章“分式”,主要研究分式的概念、求值、基本性质、运算和分式方程等内容。如图 1,分式章节的研究既是社会生活实际的需要(分式、分式方程等问题),又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对整式运算的完善),也为后面研究反比例函数、二次根式等知识打下基础和铺垫。2. 对教材的理解认识。“放眼长远看全局”,起始课对全章来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分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如图 2),需要培养学生系统地思考: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需要培养学生整体地把握“分式”章节简单内容和结构框架。(二)学情分析。1. 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已有列代数式的经验,已掌握了分数、整式的相关知识,但还不能“顺利地提取知识”和“有条理地梳理知识”,而且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2. 现有的“生活现实”。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热情较高、思维活跃,也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但鉴于现有的学情思考,如何从学生现有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进行学习呢?确定了本节课的认知路径:会思考——会做题——会回顾——会梳理——会迁移——会反思。(三)设计理念。1.设计结构框图。2.核心活动思考。根据前面的“教材分析”和對“学情分析”的思考,把分式章节内容分成三个主要板块进行类比探究学习:(1)概念类比——完善数学学习的“心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源泉。经历分式概念形成过程,感受学习分式的必要性(数学内部发展的需要、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2)结构类比——完善数学学习的“骨架”,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框架。经历分式与分数、整式的结构类比,在观察、思考、猜想、归纳等活动中初步理解分式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wxg+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