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青岛市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就业服务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7-7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引导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鼓励“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基层建功立业,根据《关于山东省“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后相关政策的通知》(鲁人发〔2008〕29号)和《关于青岛市“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后相关政策的通知》(青人办发〔2009〕71号)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市服务期满后“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就业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所属公共人才服务机构要设立“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就业服务窗口,并加强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沟通与服务衔接,为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二、根据需要延长“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服务期青岛市“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服务期可适当延长。“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2年服务期满后,根据原服务单位需要,经本人申请,服务单位所在区、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推荐,报青岛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批准,服务期可延长1年,相关待遇不变。延长期满后仍需在农村基层继续工作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支医”、“支教”学生须分别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可由原服务单位和本人申报,经服务单位所在区、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推荐,报青岛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批准,在基层工作时间可再延长3年,相关待遇不变。三、加大事业单位吸纳“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就业力度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挖掘本区、市就业岗位,积极吸纳“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进入本区、市工作。各区、市要规范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考核程序,考核优秀的比例最高可到40%。对在服务期内连续两年考核优秀或在基层“三支一扶”工作满6年且历年考核等次在合格以上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经区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推荐,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备案,可直接由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就地的原则,安置到有空编的事业单位就业。安置就业的,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服务期限计算为工作年限。四、落实“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相关政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既可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也可报考其他职位,不再实行加分政策。各区、市在事业单位招考时要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聘。五、支持“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自主创业各区、市应将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纳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支持范围,为有自主创业愿望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创业指导、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创业,两年内自主创业的,对设办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不设注册资本的限制,设办有限公司的可以分期认缴,无异议的房屋权属可以免交房屋权属证明,免除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费用。在税收方面享受国家现行的所有支持再就业、新办企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其他连续性优惠政策。六、扶助“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自主择业鼓励“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就业。对服务期满而未实现就业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应到户籍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对自主择业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者),要认真摸清底数,进行重点帮扶,切实帮助落实就业岗位。各级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七、做好相关政策衔接(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