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工+义工”联动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民政局宋红伟何鸣宇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日益艰巨,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社会工作依托专业的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服务,是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创新,其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是,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社工的力量,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加快构建社工、义工“两工联动”社会服务机制,培育一支专业社工带领下的全民义工队伍,是充分整合我市社工与义工资源的合理选择,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内在需要。一、平湖市“两工联动”工作的现状我国社会工作、义务工作发展中,人们对志愿者的认识远熟悉于“社工”和“义工”。实际上,义工与志愿者从英文单词上来讲是同一个词,即Volunteer,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翻译不同。在内地多译为志愿者,在港台及西方国家多译为义工,本文为表述方便,统称“义工”。构建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就是在社会服务中采用“社工带动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整合社工、义工的人力资源,实现两工“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动共进”。近年来,平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积极推进“两工联动”工作。1.探索建立一套机制。一是组建三级社工组织网络。由市委副书记挂帅,成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25个机关部门纳入委员单位,并在民政局设立社工办。同时,在全市各镇街道组建社工委,在城市社区建立社工服务站。二是完善1+N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意见》,并陆续出台《平湖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形成“三社”共建“1+6”框架政策体系。其中《平湖市“社工和志愿者”联动工作办法》作为配套文件之一,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形成“社工引导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工作机制。2.着力培育两支队。(1)社工队伍。目前我市有持证社工有421人,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一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主要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以民政系统为代表,包括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约占5%;二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辅助职能的领域,包括司法、卫生、教育等系统,约占12%;三是综合性领域,包括街道、社区和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人员,主要是城乡社区工作者,约占183%。现阶段发展壮大社工队伍的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公开招聘。由社区、社工机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工专业毕业或接受过社工专业培训或从事过社会工作的人员。二是本土培养。通过开设社工专业培训班、聘请上海督导、选派社工外挂锻炼等形式,加强本土化社工人才的培养,今年通过培训考试新增持证社工83人。三是政策激励。按照相应标准切实落实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社工资格证书职称待遇。同时,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带头转身“社工”,市委出台政策,要求35周岁以下青年积极参加社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对取得全国社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四是搭建平台。通过建立社工协会、社工之家等,积极搭建社工之间的交流、培训、合作平台。(2)义工队伍。我市义工队伍相当庞大,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但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如由团市委主管的志愿者协会,现有会员29000多人,组织部主抓的双休日义工队及党员文化志愿者队、12316农技志愿服务队等。二是民间自发。如志愿者爱心联盟,依托网络自发形成并登记注册,现有会员400多名。三是社区组织。根据“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及96345志愿者服务队等。四是机构招募。由专业社工机构根据服务需要面向社会广泛招募义工,如和谐家庭社工事务所拥有100多名“和谐使者”。3.积极推进三大联动。即社区社工+志愿者联动,依托社区社工服务站,由社区社工带领双休日义工、党员文化志愿者等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社工机构+志愿者联动,和谐家庭社工事务所、乐耆工作室、孝德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等专业社工机构,依托大量义工队伍,协助社工开展社区活动、个案服务,实现“两工”的结合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