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分校( 工作站 ) 专业学号学生姓名2015 年元月传统文化之社火摘要社火产生原始自发的宗教信仰。"因崇拜而思献媚, 假歌舞以祈福佑 "。民间祀社风俗歌舞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社火的特指意义,即是指春节期间民间带有媚神性质的风俗歌舞。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是为中华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和历史。它是民族感情的渲泄,又是才智和生命力展示。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关键词:社火宗教信仰民间祀社风俗一、社火概述(一)社火定义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庆典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社”,古指土地神,从古到今,社火都有祭祀、祝福之意。在中国西北,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二)社火形式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社火中最具表现力的是高台。每个高台均有一主题。常见的故事情节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多取材于秦腔故事。 高台往往由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指挥建造。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 (也有汽车或拖拉机)上,使用钢筋,布料,彩纸等材料做出各种造型,如假山,树木,动物等,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儿童(年龄一般4— 5 岁)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固定在高台上,少则 1 人,多者 10 余人,高可数丈。 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中国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 >中写道 :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可见其延绵之久。(三)社火种类产生及发展历史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 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推时期, 生产力极其低下, 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 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灾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 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 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 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礼记?!祭法》中载: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这里面还有一个神话帮事呢!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是社神。 共工长得人脸蛇身, 满头红发,性格暴烈好战。 一次他和祝融(传说火神)作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