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方案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 度— 50 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多发于10 岁以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一诊断 (中西医诊断相同)(一)诊断标准: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1 病史:有明显的外伤史,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常见于跌倒,肘关节在半伸位,或伸直位,手掌先触地,或者肘关节屈曲,后部着地,致伤2 症状和体征: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局部压痛甚剧, 肘关节功能丧失,肱骨髁上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屈曲伸位,移位明显时呈“靴状”畸形肘后三角正常3 辅助检查:肘关节的X 线正侧位片可做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2 型及移位情况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二) 骨折分型与分期〖中医分型〗1 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 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2 屈曲型 :较少见。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中医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1 早期:伤后1— 2 周内,可以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初期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2 中期:伤后3— 4 周左右,此时如需要复位,应该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3 3 晚期:伤后4 周以上,骨折断端有成熟的骨痂刑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的畸形,需要手术治疗。二中医治疗方案(一)传统手法整复,瓦形纸壳及小夹板固定法适应症: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肱骨髁上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指证,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