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微专题 3 太阳高度与方位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加试要求地球的运动(1) 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 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3)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 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 折线所示。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 折线所示。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 折线所示。④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⑤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14 (2) 季节变化规律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各纬度北半球夏至日①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北半球冬至日②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点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 由 23.5 ° 增大到47° ) ,赤道上为 23.5 ° ,回归线上为47°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 均为 47° )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 由 47° 减小到23.5 ° ) ,极圈上为 47° ,极点上为23.5 °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 -| α ±β |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 南) 半球,取减号;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取加号。例:当太阳直射B 点(10 ° N)时, C点(23.5 ° S)正午太阳高度是56.5 °=23.5 ° )+(10 °-90°=-90°=CH当太阳直射B 点(10 ° N 时) ,A 点(40 ° N)正午太阳高度是60°=10° )-(40 °-90°=-90°=AH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 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 时。(2) 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①日影长短: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3????14 ②日影方向: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