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治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一生树木矢志不移千亩荒沙蔚然成荫 记**旗治沙先进个人**同志 见到**,感觉他不像一个林业工程师、不像一个退休干部,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牧民,头戴礼帽,穿着朴实。当林业部门的同志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时候,他显得极不好意思,低着头用脚摆弄着地上的土,一言不发,也很少抬头看大家;到后来大伙和他谈到植树造林时,他变得健谈起来,打着手势,脸上不时露出笑容,把植树造林说得头头是道,风雨不透。 **同志 1977 年毕业于鄂尔多斯农牧学校,从此他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时,他放弃了去条件优越地区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他的家乡---**草原,并暗自宣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乡重现昔日的漂亮,还子孙一片碧水蓝天。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亲眼目睹了儿时漂亮多姿的草原由于滥砍滥伐一步一步变得破败不堪、满目疮痍,最后沙进人退,难以生存。这是他一生选择林业的原因。 **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常常废寝忘食,1985 年被提拔为**召治沙站站长。在任职站长期间,他参加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设计、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90 年调入林业局工作,他和同事们踏遍了**旗的每一个角落,为**旗的生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先后被各级政府部门评为治沙先进个人。 由于他常年奔波在外,患上了糖尿病,1997 年他响应党的退休政策退休回家。可是这位和林业打了多半辈子交道的林业工程师,哪能坐得住。他不顾爱人和孩子们的竭力反对,要承包达镇附近牧民的 6000 多亩荒沙,开始他人生的第二次起跑。按常理说,夫妻俩每月 XX 多元的退休工资足够老两口颐养天年了,可他并不想享这个“清福”。 刚开始,全家反对,他就在承包的黄沙中搭了一个简易住所,吃在那里,住在那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治沙中。他拿出了老两口的全部积蓄,又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一共投入 10 万多元用于荒沙治理。从苗条的运送到栽植,他都严把质量关,严格地根据科学的方法去做,这样大大提高了成活率。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他对治沙事业的执着追求感动了老婆孩子和周围的父老乡亲,也得到了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每到造林季节,周围的牧民都积极主动地帮他,孩子们也从旗里回来帮助父亲,这些帮助和支持对他的治沙事业来说那是如虎添翼。 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他承包的 6000 多亩荒沙现已全部完成绿化,并且开始受益。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帮助过他的人,现在他把大部分的收益让给了前来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