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论文学创作中的民俗机制浅论文学创作中的民俗机制 摘要:民俗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作家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民俗机制的影响。民俗机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作家无意识地流露,如民俗心理对作家的导向;二是作家有意识地糅合,如民俗事象在文本中的渗透,以及由此形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文学创作 民俗文化 民俗心理 民俗审美 民俗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一种积久成习的生活文化 。民俗一旦形成,便附着于整个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任何个体都无法脱离一定民俗文化的影响。诚如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所言:“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也就是说,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受到民俗的洗礼与法律规范。文学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要表现人,表现人的关系、人的事情和人的思想情感,就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即民俗”。因此,从民俗视角来审视文学创作,会发现民俗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民俗心理、民俗意象、民俗审美三个角度来探讨民俗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民俗心理对作家的导向 民俗心理,是指一定人类群体中蕴含的一种较为稳定的习俗意识定势。它是民俗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循环往复留下来的心理意识,经过历史的传承而逐步成型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民俗是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方面,它以其多姿多彩的生活样式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材料储备和题材选择;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生活相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和行为。由于民俗具有超越时空的传承性,它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相对的固定下来,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民俗文化的存在与延续。这种持续传承的民俗文化在千百年的歷史进程中逐渐积淀衍化为一种民俗心理。民俗心理一旦形成,人们的一切生产、生活以及行为活动都会受到它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既定的意识定势的制约。 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由于无法完全脱离一定的民俗文化独立生活,必定会受到民俗文化和民俗心理的影响。民俗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以一种无意识的形态渗入作家的创作行为。如作家在题材选择、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总会无意识地受到民俗心理的影响。因此,不论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表现地如何才华横溢、思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