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培育浅谈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培育 《纲要》明确规定: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把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既能促进幼儿形成优秀的道德修养,提倡文明行为,又可塑造出幼儿良好的性格。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幼儿园老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将教育内容法律规范化,具体化,拟定由浅入深的礼仪行为,把示范、明理和练习联系起来,使幼儿园礼仪教育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经过幼儿亲自感知、实践慢慢培育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平衡的成长。以下是笔者在平常的工作中对礼仪教育积累的几点方法: 一、“贴近儿童心理”的游戏儿歌法 儿歌说话明快、活跃,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孩子兴趣浓厚。我是这样利用儿歌教孩子礼仪的: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清洁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谨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朗朗上口的儿歌配上恰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儿歌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现在这一礼仪教育的方法,成了我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楷模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轻易而又最有用的法子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开的楷模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标致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拟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以他们的说教都有用的。”因而楷模示范具有主要的教育浸染,楷模示范是老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日常进行口语交往过程中,我首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示范,然后再指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再见”,在进行活动时着重培育幼儿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 6 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氛围,使幼儿常常受到熏染,慢慢转化为习惯。 三、“源于口语”的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就是老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积极创设情景,烘托一种陶冶情感的气氛,把孩子引入喜、怒、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