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成语小故事在哲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浅谈成语小故事在哲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当教到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都会不断听到抱怨:老师觉得学生思维差,最不好教;学生认为哲学太深奥、太抽象,离生活好遥远,最难学。如何才能提高哲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既轻松又扎实的把哲学课学好,是我们必须去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探究中,我发现成语小故事闪耀着哲学智慧的光芒,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借助成语小故事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里提高哲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心理学讨论材料表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占 95%以上,高中生占 85%以上,这可以看出中学生是很喜爱听故事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究欲望。因此,巧用成语典故导入新课,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唤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为进入主题创设情境。下面我浅谈一下成语小故事在哲学课堂导入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以下两种模式。 一、由学生来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参加度,在合作沟通中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哲学入门课《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中,我尝试着这样设计: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听过或看过的经典成语小故事,并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沟通,然后小组内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些故事。同学们很认真的思考,然后热烈的讨论沟通,最后踊跃发言,学生们津津有味的讲了小时候知道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未提及过哲学这一名词。待同学们都讲完故事了,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会将一些道理说出来,但大多数都是简单的表述,口语化,零散不全面。 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概括,然后与他们一起揭示每一故事所体现的哲理,并带着他们一起来浏览课本,告诉他们刚才讲的故事所体现的哲理分别在我们哲学课本上的第几单元第几课哪一框题。这样一来,几个故事就可以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学生慢慢的感受到原来他还没学习哲学,就早已和哲学打交道了,哲学一直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哲学的产生自然就明白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老师再设计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去追问和思考呢,因为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哲学的本义和作用也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