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文物浅谈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文物 摘 要: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是继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和敦煌之后古代絲织品文物又一重要发现。就这批丝织品的制作工艺和纹样装饰来看,它是东西方文化交互影响的产物,不仅是古代这一地区参加东西方文化沟通的重要实物证据,同样也为我们讨论这一地区民族历史和古代丝织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关键词:青海海西;丝织品;文化沟通 1 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文物概况 因丝织文物本身质地较为脆弱,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等原因,国内发现的丝织品文物多集中在气候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尤其是唐代的丝织品在西北的新疆、青海等地都有大量发现。新疆地区主要集中在吐鲁番阿斯塔纳和哈拉和卓,青海地区则主要集中在青海海西地区。截至目前,青海海西出土的丝织品几乎包括了目前已知的唐代所有的丝织品种,其中抛梭织法的锦、织金锦带、嵌合组织显花的绫、素绫、宽幅缂丝、絣锦等品种在以往的丝织品文物都未曾见到,是讨论唐代丝织品织造技术难得的实物资料[1]。按丝织物的组织结构、织造工艺及外观效果划分,青海海西出土的丝织物主要有绢、纱、绸、锦等。其中锦是海西出土丝织物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从组织结构上来说,主要有经锦和纬锦。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织造技法,但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西方纬线显花纺织技术的传入,经锦传统织造技法逐渐淡出历史,不再成为主要的织造技法。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中的经锦往往以多种色彩的经丝通过分区排列,使织锦图案出现色条的效果,如黄地簇四联珠对马纹锦(图 1),以黄色作地,浅黄色勾勒,各区域再由蓝、绿分区换色显示主要花纹,由八瓣小花把联珠圈连成簇四骨架。联珠圈之间填以小花,在主圈内为带有双翼的对马图案。由于织造技法的改变,唐代丝织品中纬锦数量较多,都兰出土的纬锦采纳纬丝表里换层进行显花,代表性织物为中窠连珠含绶鸟织锦(图 2)。图案中心是一个略显椭圆形的花瓣团窠,中间立一含绶鸟,该鸟身、翅上均有联珠圜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带,两足立一平台上,颈后生飘带,所衔绶带环为连珠纹,下有璎珞状物。织物组织基本是 l 比 3 的纬二重组织。此外青海海西出土的丝织物中还有一种特别的晕繝锦。 2 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文物中的东西方文化因素 早在先秦时期,由于羌人的西迁,就已经开辟了一条穿越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路线,为了与传统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大道和草原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