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海内外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讨论方法探赜海内外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讨论方法探赜 [摘 要]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海内外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讨论方法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螺旋上升的变化。从以文献资料为主进行实证考据、宏观考量与计量的传统讨论法为始,逐渐引入技术性与导向性比较史学法。同时,在区域比较视野下,提倡个案讨论法。其中,着重强调口述法的广泛运用以及跨学科讨论法的交叉运用。随之,后现代主义的渗透,如宏观到微观法的转向、文学笔法的巧妙运用等一系列的挑战,为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讨论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动荡。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史;讨论方法;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XX-0292(20XX)06-0154-0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讨论方法是做学术讨论的必要手段,一部优秀的学术讨论成果需要有效的讨论方法。在历史学学科中,历史讨论方法是历史讨论的重中之重。一种有效的历史讨论方法不仅可以为讨论者带来明晰的讨论方向,加强对学术问题更为深刻的解读与思考,从历史讨论本身而言,它也为其带来推动性的进展与创新。 经济社会史是历史学中重要的一个学科分支,早在 19 世纪末与 20 世纪初,它已经在西方历史学术讨论中颇有影响并进展繁荣。在中国,传统史学虽然以政治史为中心,一些著名的史学家也非常注重对经济、社会在历史上作用的考察。作为一门学科,它从 20 世纪 30 年代才在中国史学讨论领域广泛开展。本文试图从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的角度,对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外繁荣进展的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从讨论方法的层面进行认识与考察,就此进行粗浅讨论,为其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以推动相关讨论走向深化。 一、传统与常规的史学方法运用 史料是历史讨论的根基,历史讨论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过去人们留下来的史料进行考证、认识与解释,进而尽力糅合与重构最接近的历史事实。在此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础之上,历史总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奇。以文献资料为主,如史部类、经子集类、档案类、地方志类等都是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讨论中最基本的史料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考据、宏观考量,以及 20 世纪 50 年代诞生的计量史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其最基本、最传统的讨论手段。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学者涉及清代财政、田赋、税制之类的专著很多,耳熟能详的讨论者包括梁方仲、傅依凌、王业键、何炳棣等。毫不夸张地说,王业键的《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