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灵感的力量与批判的冲动灵感的力量与批判的冲动 作为一名尚未毕业的博士讨论生,在文学批判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也未能形成自己的批判体系和批判风格,现在来谈“我的文学批判”,显然有些为时过早。不过,分享我在专业学习和从事文学批判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过程和体会,或许能让和我一样有志于从事文学批判工作的青年得到一些经验。 我在 20XX 年被保送至南京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讨论生,师从丁帆教授,也是从进入丁门开始,才真正接触文学批判。在丁老师的指导下,为了积累专业基础,我参加了课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帮助老师做一些搜集整理文学史料的辅助工作,也通过该项目开始初步的文学讨论。由于负责民国时期的史料整理和搜集,我的学术兴趣点也自然地集中在了现代文学阶段。我的主要讨论工作是阅读原刊和原文,搜寻和初步整理关于文学制度的史料。在接触这些饱含历史痕迹的杂志和书刊的过程中,我系统阅读了现代文学的大量作品,同时也包含报刊上的评论文章和各式各样的声明、通告和书信。然而,当我准备着手开始在现代文学领域寻找讨论方向的时候,遇到了每个初入学术之门的讨论生都会遇到的问题,似乎该领域的大部分值得探讨的问题,都已经被前人探讨透彻了。尤其在现代文学领域,由于大量掌握资料的海外汉学家的介入,讨论成果更加丰富,如同我这样缺乏批判系统的学生来说,除非能够在故纸堆中找到未经发现的史料,否则想在现代文学领域做出哪怕最为细微的贡献,也是非常困难的。到了此时,讨论生的生涯已经过半,我通过“1925-1929 年文学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讨论”的成果顺利开始硕博连读,进入了博士阶段的学习。但是与此同时,虽然尝试了一些现代文学的批判和讨论,但随着自己阅读的资料数量的增加,现代文学中的迷雾已被一重又一重地拨开。在学习、欣赏和感叹前人的讨论成果的同时,我愈发觉得自己需要改变讨论兴趣和讨论方法。 促使我改变讨论兴趣,从现代文学转向当代文学的重要契机,是 20XX 年贾平凹小说《带灯》的发布。讨论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一般对贾平凹的作品都比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较熟悉,因此《带灯》刚刚出版我就迫不及待地买回来阅读。读完之后,我发现《带灯》无论在内容还是手法上,都与贾平凹前期的小说有许多不同,体现了作者创作方向的转变。在一次读书会活动上,我与丁老师讨论了这个话题,丁老师鼓舞我将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参加即将在常熟举办的《带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