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王云五与图书馆王云五与图书馆 王云五(1888 年-1979 年),原名之端,号帕庐,广东香山(令中山市)人氏。王云五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知名的政治人物、学者和出版家,同时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图书馆事业家。 东方图书馆 东方图书馆的前身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附设的涵芬楼。商务印书馆 1896 年创业于上海,1901 年增设编译所,由张元济主持。1921 年,王云五继高梦旦就任第三编译所所长。1924 年涵芬楼改名为东方图书馆,聘王云五任馆长,于1926 年正式开放。王云五在《东方图书馆概况·序》中说,他建议开放东方图书馆的原因是鉴于自清末变法以来,国人虽都知道图书馆为教育的重要保证,然而几十年来,国内图书馆设置远远不敷需要,公开开放的就更少了。比起其他欧美国家迟缓得多。他远瞩世界潮流将日新,遂积极建议公开涵芬楼丰富典藏,以供社会民众阅览。可见。王云五在当时已认识到图书馆之重要,因此一改涵芬楼的典藏性质而使之成为一所供公众利用的图书馆,促进了当时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展。王云五主持东方图书馆后,以涵芬楼藏书为基础,继续搜集图书,凡古今中外各科学术必需的参考图书,大致粗备。在阅览管理方面,王云五也通盘规划。1931 年,东方图书馆成立流通部,办理图书外借事宜。并且可以通过通信手段邮递借书,借阅范围可达到全国各大城市。东方图书馆虽属私立图书馆,但财产仍属商务印书馆,真正由王云五个人捐献成立的图书馆则是 1974 年 10 月在台北成立的云五图书馆。王云五以毕生积蓄,成立一所私立图书馆,鼓舞社会读书风气。在此期间,许多私人图书馆纷纷成立,对图书馆事业的进展有相当的助益。 目录学创新 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在图书馆理论上,王云五的最大建树就是首创“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形成自己的新目录学体系。王云五接受了西方现代目录学思想。认为“图书分类为新目录学之纲领”。他肯定美国图书馆学家卡特对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图书分类的两个条件,即“(一)须要按着性质相同的分类;(二)须把所有图书根据它的种类分别陈列起来,务使同类的书不要分开,不同类的书不要掺入”。根据这两个标准。可以评判一种图书分类法是否完善。正是基于卡特图书分类的标准,王云五对中国传统目录学作了一番检验。他在回顾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时指出,中国古代就有几千年一贯的传统目录学。中国的图书分类,最早当推汉朝刘歆的《七略》,它把藏书分为七大类。隋唐之际有所谓的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