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成性教学的落实:难为之因与可为之策生成性教学的落实:难为之因与可为之策 【摘 要】依据结构主义理论,生成性教学从表层上看是一种教学方法,从深层上看是一种教学方法论。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我们就不能满足于教学方法等浅层结构的转变,更应实现方法背后理论基础的深层转换。依据杜威的思维过程的五个步骤,本文提出了落实生成性教学的创设问题情境、实施自主探究、组织合作沟通、及时纠偏归纳、巧妙留疑再探“五步法”。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 方法 方法论 五步法 生成性思维因具有“重过程而非本质,重关系而非实体,重制造而反预定 ,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1]等特征,而成为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精神。生成性教学作为生成性思维在教学领域的投射,一方面因其具有强烈的理论冲击力而曾经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教学论讨论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另一方面也因其对“教学实践的关注不够”“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浪漫情怀难以落实”[2]而被一些讨论者所诟病,以至于近年来有关生成性教学的讨论日益式微。 一、停留于方法层面:生成性教学落实的难为之因 生成性教学之所以因难以落实而日渐淡出人们的讨论视野,源于将生成性教学进行简单的方法化处置,没有领略到生成性教学的双重表征及其方法论意义上的革新价值。 1. 方法与方法论:结构主义视野下生成性教学的双重表征。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由瑞士的索绪尔(Saussure,F.D.)在 19 世纪创立的一种语言分析理论,经过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L.J. )、 乔姆 斯基(Chomsky,A.N.)和德里达(Derrida,J.)等人的推动与进展,已经成为分析人类活动的重要哲学思潮。在结构主义理论看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组成。表层结构指的是“说话者能够意识到并且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它就像浮于海平面之上的冰山一角,是深層结构的形式表征。而深层结构指的是“没有显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出来甚至根本就显示不出来的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特别是说话者的信念、规条和价值观等”,它就像隐藏于海平面之下的冰山主体,是表层结构的实质性内核。在索绪尔看来,结构主义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表层结构去寻找起支配作用的深层结构”。[3] 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创新形态,生成性教学也概莫能外。正如有讨论者所指出的那样:“生成性教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