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突围山水之困突围山水之困 本刊编辑部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然而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从未停歇。 山东也是如此。从清初到民国年间,无数迫于生计的山东人钻山林、涉河流、挨饥饿、斗野兽、避土匪……闯关东,成为当时破产农民自我救赎的主要途径。 历史有自己的逻辑,推动历史前行的最大力量是人——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凝系于我们一项项重大举措。 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进展的问题,是中国特色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创举,是中央发出脱贫攻坚战总动员后的第一场大仗、硬仗。 20XX 年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山东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同步启动。 20XX 年 4 月 18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字〔20XX〕83 号文件,正式批复省进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山东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搬迁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 一场涉及数万人命运的易地扶贫搬迁在齐鲁大地上演。 山东省“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济南市南部山区、泰安市东平县 、临沂市沂南县、沂水县、费县和菏泽市鄄城县共 4 市 6 个县区,共实施搬迁人口 12507 户、39834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4206 户、11335 人。根据靠近中心村、靠近镇驻地、靠近城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旅游区的原则,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建设集中安置点 39 个,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827户、10517 人;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79 户、818 人。 20XX 年底,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并实现脱贫。 搬出世居的村庄,作别眷恋的土地。故园,不再是“肠断处”;新家,“日夜柳条新”。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住房问题是关系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一件大事。山东雷霆手段,强化资金、项目、住房质量管理,实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不碰项目管理的“红线”。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部署要求,山东省进展改革委、省扶贫开发办、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质量安全排查,各部门严把责任落实关、严把建设过程关、严把检查验收关,对全省 39 个集中安置点及分散安置住房开展质量安全排查,逐一建立问题排查台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安置住房工程质量安全。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人口的简单空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