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精心备课打造高效课堂精心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摘 要: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老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课。 关键词:钻研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老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课。如何通过备课来打造高效课堂呢?本人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深化研读教材 备课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其次才是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过:这法那法,钻研教材是根本大法。课本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老师上课前必须深化研读、感悟课本,挖掘教材内涵。 《青蛙看海》(苏教版二上)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课文言近旨远,耐人寻味。备课时老师要反复阅读文本,悟出内涵。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读者去读,“闲庭信步”轻松阅读,与文本倾情对话,感受和了解青蛙看到大海艰难曲折的过程。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去读,带上二年级学生的已知,探求他们的未知和理解文本的难易程度。于是“失望”成了阅读障碍;为什么青蛙会“吸一口凉气”、为什么松鼠说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成了最大的疑惑。把自己当作一名编者去读,从编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文本,明确编者是如何将课标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课文中。领悟教材编写意图,从一组课文、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去思考,正确把握教材。把自己当作一名语文老师去读,“阅读”与“阅读教学”本质的不同在于阅读仅知道“写什么”就可以了,而“阅读教学”不仅要知道“写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作为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名语文老师,在研读《青蛙看海》课文时,要经历一个来回,从语言形式到内容、感情,即搞清楚“写什么”的问题。再从“内容、感情”到语言形式,也就是课文的内容、感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即搞清楚“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这一个来回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文本内容的统一。 老师通过这样的反复阅读文本,通过不同阅读角色的转换,“披文以入情”,对文本的认识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只有这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