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缤纷的热带生态乐园缤纷的热带生态乐园 自明代以来,海南琼海市潭门镇就流传着一本航海手册——《更路簿》。从古至今,在南海一带闯荡的几乎都是潭门人,而潭门人出海,世代都依靠这本手册来导航,它记载了南海的 200 余条航行线路,以及岛礁、珊瑚礁、风力、水流等信息,是一本详尽的南海地理百科全书。 汇聚陆地与海洋的珍宝 1958 年,八一制片厂的纪录片导演张加毅拍摄了一部西沙群岛的纪录片《珊瑚岛》,记录当时守卫、开发海岛的民兵的生活。《珊瑚岛》的拍摄路线是从宣德群岛到永乐群岛再到西沙群岛最南端的沙洲螺岛,片中展现了西沙群岛的许多物种。 当年摄制组到达永兴岛时,迎接他们的是铺天盖地的海鸟,其中包括西沙群岛的明星物种鲣鸟,“每到黄昏,鲣鸟开始回巢,成群结队,铺天盖地从海上回来,犹如风儿卷来一大片云彩落入树丛中,煞是壮观。通过镜头,你会发现鲣鸟雪花般白净的绒毛和黑褐色的翅膀非常抢眼。” 鲣鸟只在西沙群岛的东岛栖息,它们的生活十分规律,早出晚归,渔民可以根据它飞行的方向、路线来确定航向、定位鱼群的位置,因此称它为“导航鸟”。东岛上还有海鸥、金珩鸟、军舰鸟等海岛,据说总数量超过 10 万只。 受到海鸟青睐的麻风桐林,是西沙群岛最常见的植物之一,抗风抗旱抗盐碱,能适应海岛相对单调的生态系统。中国植物学家对西沙群岛的植物至少进行过 5 次较大规模的调查,20XX 年,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首席讨论员邢福武完成了《西沙群岛植物名录》的写作,根据他的统计,西沙群岛有维管植物 396 种,其中栽培植物 176 种,野生植物 220 种。邢福武还在西沙发现了三种国内其他地方没有的海漂植物——铺地刺蒴麻、西沙灰叶、海人树。 在《珊瑚岛》中也可以看到西沙群岛的水下世界:个头极大的海龟、蝠鲼和手臂粗的海参之王梅花参、大龙虾比比皆是,当地渔民还曾捕到过一头鲨鱼。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西沙群岛出产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鲣鱼、飞鱼、石斑鱼等鱼类,以及马蹄螺、黑星宝螺等珍稀螺类,黑星宝螺的外形具观赏性,被当地渔民称为“虎斑宝贝”,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此外西沙還有 200 多种珊瑚,世界上最大的龟鳖目动物棱皮龟、玳瑁等珍稀海洋生物也生活在这里。 世界上最深的蓝洞 由于全球变暖使海水升温,以及过度捕捞,全球的渔场都出现了产量减少乃至枯竭之势,西沙群岛的资源也不像几十年前那样丰富。之前我们听闻西沙珊瑚的可观性不是很理想,但在永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