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教材13 页的例 4 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 制 定 了3 个 目标: ( 1) 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 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2 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2、尝试 法:通过尝试 ,让学生自 己 探索 ,发现 知识,有利 于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 知识的过程中发展 思维能力。 3、演 示 操作法:直 观演 示 能给 学生提 供 鲜 明 的感性 材3 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4、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