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姓名:000000000000000目录引言绪论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分析结论和小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大学生的影响引言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绪论A.调查时间:2016年4月9日至4月16日。B.调查地点:西北工业大学C.调查对象: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一、调查目的从大学生对结构供给侧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一侧面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当今国家政策的关注度。提醒大学生关注国计民生,提高社会责任感。普及结构供给侧政策的意义。让同学们了解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明白在选择自己的培养方向时能够理智的做出正确选择(了解国家社会需求,结合自身,不盲从)。二、调查方法1.进入教室,以交流或者问卷的形式调查。2.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访问。3.网络问卷调查三、调查分析1.以下哪些选项属于供给侧?A.投资B.消费C.出口D.劳动力E.土地F.资本G.创新(A:16人B:3人C:5人E:20人F:15人G:26人)2.中国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1人答出“产业”,12人答出”经济”,8人答出”收入分配”)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投入结构: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动力结构: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分配结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3.改革的提出是在哪一年?由哪位领导人主持?A.2012,胡锦涛B.2015,李克强C2015,习近平√D.2016,习近平(A:0B:5C:18D:23)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含义?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哪些方面?(27人答出“政府的监管”,4人答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1.居于制度创新之首的,应当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方式的创新具体表现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管住、管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严格规范政府的行权方式,做到廉洁、高效、透明、公正、公开,一方面优化合法经营、公平竞争、高度法治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2.深入推进财税改革,形成政府与公民、中央与地方之间稳定的经济关系以及规范的政府财政管理制度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