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教育强乡工作规划为全面落实“科教兴乡、人才强乡”战略,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建设教育强乡目标,按照《中共安仁县委、安仁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安发[2010]4号)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建设教育强乡工作规划。一、发展目标通过努力,到“十二五”末,我乡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和教育发展综合实力达到全县中上水平,建成教育强乡。到2014年,全乡中小学建设基本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达到100%,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80%;小学适龄人口全部入学,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5%,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小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2%以下,初中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达到90%,初中生毕业生升入职高和普高的比例大体相当;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提高率达到80%以上;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新增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以上。二、重点工作(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按照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规划,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合格学校建设力度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施改水改厨改厕和寄宿学校建设工程,统筹配置教学设备,合理调配师资力量,力争在2014年达到建设教育强乡目标。大力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办乡村幼儿园。乡人民政府将学前三年教育统一纳入当地的社会发展规划,支持民办幼儿园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幼儿园考核评估制度,加强幼师培养和幼教设施配备,提高幼儿教育整体水平。乡政府与中心校联合办好豪山乡中心幼儿园,支持中心幼儿园的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其他村级幼儿园的发展。到2014年,全乡学前一年、三年教育入园率均达到规划目标。(二)统筹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按照“以人为本、规划积极、实施稳妥、先建后撤”的原则,认真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备,提高办学水平。到2013年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到位,全乡保留1所九年制一贯学校(2012年豪山中心小学与豪山中学合并)、3所村小(豪山小学、湘湾小学、罗州小学)和5个教学点(潭湾教学点、金华教学点、廖家教学点、西康教学点、高源教学点)。按照“整体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要求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到2014年,1所九年制一贯学校、3所村小均达到合格学校标准。(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重点,把素质教育目标落实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兴教,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实施的管理机制。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良好品德、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型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每天锻练一小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宣传,进一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风气。三、保障措施(一)切实加强对建设教育强乡的领导1、成立建设教育强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主管教育的乡主要领导和中心校校长为副组长,财政所、国土站、司法所等及其乡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各村村主任为成员,加强对建设教育强乡工作的领导,围绕建设教育强乡的总体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完成建设教育强乡的各项指标任务。建立健全乡主要干部联系学校机制,全面履行统筹管理本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责任。乡政府、村委会要依法履行辖区内组织学生入学、控制学生辍学、实施布局调整、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职责。2、落实建设教育强乡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