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股权分置改革前后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进展,现在已面临一个重大瓶颈 ,即股权分置导致的市场机制失灵,如何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做出正确的研判,分清风险,找出对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股权分置的成因出发,探讨了股权分置的可能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股权分置;风险;成因;防范 股权分置,也称股权的二元结构,是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现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和价格发现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给资本市场法律规范化进展造成极其深远的负面影响,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主要制度缺陷.经过理论和实务界的多年探究,股权分置的严重危害不仅为全社会所共识,而且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生存和进展的桎梏。目前,就股权分置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解决的迫切性,市场上已基本达成共识,而且也已经列入了政府的工作议程,因此现在要做的是集中力量和智慧突破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还存在的诸多疑点及障碍。但是,每一次改革都面临着风险,股权分置改革亦如此,我们讨论这项改革的同时,不得不对其风险成因及管理进行分析。 一.股权分置的由来及风险成因 我国股市最初的定位是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益补充,这样的初衷导致其后诸多的制度性缺陷。首先,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公有性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上市时,对公开发行前股东所持有的股份与公开发行后公众股东所持股份实行了不同的上市流通政策。同时为了体现公平原则,那些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其公开发行前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在上市过程中,也被暂不安排上市流通。至此,所谓的股权分置局面就形成了:不仅国有企业在股市中占绝对优势,而且,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本占到 70%甚至 80%以上。大量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一直是股票市场悬而未决的一大难题,截至2024 年底,我国的上市公司总股本为 7149 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为 4543 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64%,而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了 74%。非流通股特别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状况客观上对市场形成了极大的压力,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股权分置带有严重的政府干预色彩。由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而不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造就了占有控股地位的大股东,且他们拥有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还暂不流通,从而将国有企业的控制地位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