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苏雪林《绿天》中的修辞手法运用苏雪林《绿天》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摘 要:苏雪林的散文集《绿天》是自 20 世纪 20 年代末流传至今的一本畅销散文名著。在其品读过程中,读者仿佛进入如诗如画的境界,感受到极强的绘画美和音乐美,这样的审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描绘类修辞和句式类修辞手法的纯熟运用,使其作品成为无可争议的美文。 关键词:《绿天》 修辞 绘画美 音乐美 苏雪林是“五四”文学思潮中涌现出的女性作家,以散文集《绿天》而蜚声文坛。从 1928 年到 1959 年,散文集《绿天》就再版十多次,可见作品在当时读者中的影响之大。《绿天》是用美文的形式书写女主人公甜蜜、热烈的婚后生活而集成的一本书,其中包括《绿天》《收获》《小猫》《鸽儿的通信》《我们的秋天》《小小银翅蝴蝶故事》六篇。阅读《绿天》,就像是一幅幅精致柔美的图画呈现在眼前,极具绘画美感;又像是一首首田园诗悦耳动听,极具音乐美感。《绿天》中富有韵律与诗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丰富的修辞手法运用有密切的联系,正是描绘类和句式类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绿天》真正实现了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无可争议的美文。 一、描绘类修辞的运用 品读苏雪林的散文集《绿天》,首先吸引读者的是那一幅幅花鸟鱼虫的自然风景图,这与她热爱自然有关,更加关键的是她善于借助描绘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描绘类修辞是对所书写对象作形象的描绘,这类修辞手法有比方、拟人、夸张、摹绘、通感,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突出文章的形象感,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增强话语的形象美和意境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比方、比拟 苏雪林在她的散文中,不管是喻人、喻物还是喻景,比方句都可随手点染而来,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譬如在《鸽儿的通信之九》中: 昨晚凉台上的梦,我便要将它比作一朵睡莲——银色月光浸着的池塘里的一朵睡莲。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梦是朦胧的难以言状的,但苏雪林将其比作睡莲,将虚无缥缈的梦幻化为生动可感的睡莲,这是作者对梦的独特感受,清丽优雅,又那么贴切,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深刻且美妙的印象。 又如《我们的秋天》中有这样一段: 掀开了花绒毯子和粉霞色的小被,我已经看见了乍醒的婴儿的全身。……半覆桃花似的小脸,那两只美而且柔的眼睛,更蔚蓝得可爱。……有如颤在晓风中的蓝罂粟花。 古诗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著名诗句,而苏雪林巧妙地将婴儿的小脸比作“桃花”,让人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