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作者]马卫东[内容]近10多年来,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里,培养学生能力问题是热门话题之一,就此而发表的文章大约有数百篇之多。无疑,这对于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初见成效。但是,我们亦应看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仍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否则,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对九年义务教育制实施后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试图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中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初步认识进行阐述,以引起同行的注意,并求得指教。一、关于历史教学能力的多层次结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究竟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孰重孰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这是处在历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经常遇到并迫切需要明确解答的问题。多年以来,许多同志力图通过自己的研究,对上述问题作出圆满的答复,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各自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结论产生了一些差异和分歧。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同志在认识历史教学能力时,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整体感,未从整体的高度对其进行全面考查。我们认为,历史教学能力是由多种单一能力构成的一个整体,多种单一能力的有机组合,具体显现出历史教学能力所具有的内在的多层次结构。如果我们在研究历史教学能力时,对它所具有的这种内在的多层次结构视而不见或认识不清,就会破坏它的整体基础,而使自己的认识失之偏颇。历史教学能力的多层次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呢?(一)中学历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因此,它不能脱离国家对基础教育的统一要求的制约。在本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方面,一定要达到国家对初级中学学生的总体能力素质的要求。(二)要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需要。(三)构成历史教学内容的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确定历史教学能力多层次结构时,还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哪些层次呢?简括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层次:(一)基础层次。即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阅读历史教科书、记历史笔记、识别、编制与利用历史地图和图表、口头和书面回答历史问题、记忆基本史实等能力。(二)提高层次。即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这一层次在中学历史教学能力结构中占有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三)深化层次。即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运用已获得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深入学习,初步认识现实、思考未来的能力,主要包括在相关科目的学习中自觉运用历史知识、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和当今世界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但是,必须指出;上述历史教学能力的3个层次划分,具有很大程度的相对意义。我们应当既看到其相对的区别,又要充分认识其内在的相互渗透、互为表里的联系,在研究中自觉地从整体高度去把握它,并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注意加强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那种过分强调某种能力的作用,而忽视其它能力的认识和作法,是十分有害的,不仅不能提高历史教学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反而会降低它。二、关于历史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途径随着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志清醒地看到历史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巨大决定作用,认识到“寓能力的培养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是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唯一正确途径。但是,容易忽视的问题是:传授什么样的历史知识和怎样传授历史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归划成干巴巴的条框,让学生记背和把历史知识传授变成只讲述零散具体史实,而缺乏通过讲述具体史实揭示历史因果关系和纵横联系的现象,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有的同志指出: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制止、任其漫延的话,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教学中,“寓能力培养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学历史知识,即通常所说的中学历史基础知识。它不是简单的史实堆积,亦不是公式化的条框,而是能够体现历史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