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斯洛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㈠、自我实现的含义 在心理学上,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本性。自我实现的人“更真实地成为了他自己,更完美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所谓完满人性,是指人类共性的潜能,包括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浩等特性或潜能。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是指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所谓个人潜能是指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也就是个人特性。 自我实现有两个标准:①承认并表述了内部核心或自我实现,即那些天赋能力、潜能、完善的机能、人类和个人实质有效性的现实化;②他们全部意味着极少出现不健康、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精神病、人类和个人基本能力的缩减或丧失。 自我实现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健康型自我实现,这种人务实、能干,他们往往是实践家,而不是思想家。另一种自我实现者是超越型自我实现,这种人具有强烈的内在体验,更关注精神生活,他们往往是一些思想家和理论家。 (二)、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支柱 1.性善论 性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性观。马斯洛认为,人作为生物进化的产物,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发展,人已成为富有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动物,人性基本上是建设性的,破坏和侵犯行为是人的基本需要遭受挫折后而引起的。因此,人性中具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人性是善的,至少是中性的。 2.潜能论 潜能论(或机体潜能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价值观的表现。所谓潜能就是指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马斯洛认为任何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便于维持和增强机体活动的方式,发展自身潜能。潜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有。 人除了有一般的生物潜能外,人还有特殊的心理潜能,这种心理潜能称之为似本能。所谓似本能,就是指人类天生的但却是微弱的基本需要的本性,它极易被环境条件所改造。也就是说,似本能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人种遗传所决定的,但它们的表现和发展却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似本能是人类的一种高级需要或冲动。马斯洛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有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公正、好奇等需要,这种需要不像生理需要那么强烈,但作为一种内在潜能,只要环境条件适当,它就有可能发展到可能达到的程度。 似本能是人所特有的。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似本能是人固有的趋势、内在本质、内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