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_第1页
1/16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_第2页
2/16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_第3页
3/16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 按研究角度分类,对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通过本文的介绍,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理论研究的轮廓,并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其次,讨论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相关文献,认为由于受中国实际情况的制约,这两种汇率理论难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人民币汇率水平; 第三,介绍一些研究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主要是与贸易帐户)方面的文献,发现在这方面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论; 第四,对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有关的主要实证文献进行介绍并汇总; 第五,关于最近几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的文献综述。 人民币汇率制度回顾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经济转轨时期(1978-1993) 市场经济时期(1994-) 计划经济时期 在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于 1949年1月18日首先在天津挂牌。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由于当时对外贸易主要由私商经营,为了使私商有一定的盈利以及有利于侨汇,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出口和侨汇起积极的调节作用。这一阶段的汇价机制主要是市场调节,在不断的波动中寻找均衡点,尽管其间变化非常频繁,但最大的特点是由波动趋向平稳,并且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汇价逐渐升值。 第二阶段 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67年底(1953-1967年底)。 这一阶段,我国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贸易公司按照计划,统一经营、统负盈亏,不需要用汇率调节进出口。人民币汇率需要保持稳定。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汇价与计划固定价格和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我国外汇汇率基本处于凝固状态,特别是从 1955年开始,汇价就一直维持在 2.46¥/$的水平上。人民币汇率与物价逐渐脱钩,主要作为会计工具用于内部核算计划编制。 第三阶段 是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到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时期(1968-1978年底)。 这一阶段,由于 1967年11月英镑大幅度贬值以及1972年主要西方国际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我国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并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稳定在各国之间汇率的中间偏上水平。在 1972年汇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