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爱流动,塑造留守儿童人格让爱流动,塑造留守儿童人格 罗燕 清华大学语言中心教授 何福胜 送书包、送文具……每到 6 月,各地会推出不少给留守儿童送爱心的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庆祝儿童节的保留节目。 民政部 20XX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 697 万。这主要包含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儿童。但有专家在调研中发现,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农村儿童不是父母全部缺失,只是缺失一方,这也属于留守状态。 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在现实中,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犯罪等极端行为。怎样有效地关爱留守儿童,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一大考验。 心理问题突出 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大部分留守儿童并不缺衣少食,有些孩子甚至会得到更多的物质补偿。对他们而言,最大的问题是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造成的心理问题。 20XX 年 6 月,贵州毕节一名 14 歲少年带着 3 个妹妹服农药自杀,他们的身份便是留守儿童,这名少年在留下的遗书中写道:“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日清零了。” 他的心理症结是在多年的留守中形成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进展报告 20XX》显示,心理行为健康问题是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沮丧、想离家出走、自我损害的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而且问题随着年龄增加更加凸显。 北京大学国家进展讨论院经济学者张丹丹 20XX 年对南方沿海一所男子监狱调研发现,16 岁之前有留守或单亲背景的服刑人员比例比普通农民工高出一倍多。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更让张丹丹等讨论者担忧的是,留守儿童背景的犯人入狱之后,他们的孩子成为第二代留守儿童,两代人命运呈现代际传递。 心灵帮扶不足 “我喜爱过年,过年爸爸妈妈就能回来;我也不喜爱过年,过了年,他们就走了。”这是一名留守儿童袒露的心声。 很多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有的甚至一年接不到一次父母电话。《20XX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约 40%的儿童一年与父母亲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两次,约 20%的儿童一年与父母联系的次数不超过 4 次。 长期缺乏陪伴与亲子联结较弱,导致留守儿童被消极情绪裹挟。消极情绪夹杂对父母的怨恨,超过 10%的留守儿童说父母“已死”。 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年老体弱的祖父母隔代照料,弱弱相助的生存模式普遍“重养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