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这道风景更亮丽让这道风景更亮丽 摘 要: 为让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确把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统筹整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彰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于实践中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是课程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准确把握 统筹整合 充分彰显 语文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已成为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反思。“我思,故我得”,那么,如何让这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呢?我透过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事例进行了探究。 一、准确把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立足于综合,这里的“综合性”指的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其他课程及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对于自己的课堂目标把握不明确,认为既然是综合性学习,便可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糅合在一节课中,教得任意,学得随意,表面看起来一节课内容丰富,学得喧闹,实际空洞浮夸,经不起回味。 如学完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12 单元《过年》,结合语文天地所安排的内容,我设置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国年》,意在让学生对中国的“年”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中国年相关的内容很多,如对联、年的来历、各地习俗、拜年、压岁钱的使用、放烟花的安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的资料,并与学生一起布置教室:贴对联、糊窗花、挂灯笼、悬中国结……在张灯结彩的氛围中,再配之以激动人心的新年倒计时,《中国年》拉开序幕,学生上得非常快乐,读对联、聊过年,谈起放烟花和收到的压岁钱更是不亦乐乎……下课钟声敲响,师生意犹未尽。“曲终人散”之后,我觉得有点虚、有点空,感觉不是满意的一节课,问题出在哪里呢?终归是旁观者清,听课老师作了如下评论:这节课“年”味十足,但是静下来想想,学生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懂得的是他们原本就知道的,对于“中国年”没有更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