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祝福》中祭祀文化与人物间的关系论《祝福》中祭祀文化与人物间的关系 摘要:鲁迅《祝福》一文中描写了许多祭祀活动,如祭灶、祝福和祭祖等民间习俗,而提到祭祀活动就不得不谈及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了,《祝福》中同样也描绘了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这些人物的性格命运与各种祭祀文化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就《祝福》中的祭祀文化与人物间的联系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祝福》 祭祀文化 人物形象 性格命运 众所周知,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便是《祝福》,同时它也可以说是《彷徨》中最重要的一篇。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祝福》在《彷徨》中的确排在“第一”的位置,而且是因为《祝福》一文所揭露的内容充分地体现了“彷徨”这一题旨,这一点是可以通过“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①这一题记而得知。理解题记中所用到的《离骚》中的这两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理解《彷徨》主题的关键。可以说《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祝福》,就是鲁迅想要通过小说的形式,为读者诠释彷徨这一主题。本文拟集中精力探讨《祝福》中涉及的几种祭祀文化活动,如祭灶、祝福和祭祖活动等,从而力求揭示小说中所提到的祭祀文化与人物性格、命运间的关系,并努力从中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刻思想情感内涵。 一、祭灶活动与人物关系 《祝福》一文中的祭祀文化首先体现在对祭灶活动的描写上。关于鲁镇的小年祭灶仪式,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 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②从字里行间的描绘中,不难看出鲁镇人祭灶仪式的隆重程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及人们对送灶活动的重视。人们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下进行仪式,以求来年能得到保佑,获得更多的福气。 小说中的祭灶活动描写,无疑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小说在描写完送灶活动后,就提到了鲁四老爷,一个比“我”长一辈的本家,他是一位讲理学的老监生。“我”与四叔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四叔便开始大骂康有为,鲁四老爷是拥有监生身份的,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他可以单就凭这一身份谋求远大“前途”。而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