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家园共育理念的内涵剖析与幼儿教育进展论家园共育理念的内涵剖析与幼儿教育进展 摘 要:探讨了家园共育理念的内涵,并重点讨论了家园共育下幼儿教育的模式构建,对幼儿教育的未来进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教育进展 多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普遍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对教育的重视不足,缺乏机制保障,更难以形成有力度的教育体系。进而,反观幼教理念,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家庭关系,“大人们”始终以权威的姿态教导幼儿,缺乏家园合作、缺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虽然近年来许多幼教机构增添了教学设施和完善了教学策略,但理念却始终没能改变,从而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严格来说,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尤其在幼儿习惯的培育方面,单一的仅利用校方的教育力量而忽略家庭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幼教机构必须联合幼儿的家庭,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让幼儿接受更多的影响,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推行家园共育新幼教模式,加强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是当前家园共同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一、家园共育理念的理论内涵 家园共育是指幼教机构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方式联系幼儿家庭,与幼儿家庭建立教育契约,维护特定的教育模式,从而形成家园合作共同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家园共育的理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幼儿普遍具有爱的意识,但由于他们的表达方式仍然停留在“动物本能”的层面,因此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所有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那么,幼儿是怎样表达“爱”的呢?在生活中,他们会揪住小猫的耳朵,进而将它抱在怀里;在校园里,他们会反复地骚扰某个同学,进而会与他一起欢乐地游戏。而这些都是幼儿爱的表现。然而,幼儿不理解痛苦的含义,更不能了解过度的爱反而会成为一种损害,幼儿的这种行为,既是一种心理表现,又是一种行为的本能。而改变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模式需要家园共建,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而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方面又有着众多的共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点。因此,利用这种“便利条件”,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引导,增加幼儿的认知体验,培育幼儿的良好习惯,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管齐下,更需要老师与幼儿家长的共同参加。 二、以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教育进展 1.家园合作的主要方式 (1)家访。家庭并非专业的教育机构,其所承担的这些教育问题需要专业的教育机构去协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