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析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与当前课程理念的契合试析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与当前课程理念的契合 【摘 要】以当前化学教学中的几种学习方式为例,比较了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对这些行为的论述,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契合。 【关键词】学习方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许多思想与当前课程理念是完全契合的,传承与进展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对于培育与塑造学生的知识、品德、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当代课程理念提倡体验、探究、发现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接受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老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体验、讨论、发现式的学习,是在老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地获得进展。 在《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教学中,假如使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则很单一 :“铁的常见化合价有+2 价和+3 价,在水溶液中,+2 价化合物往往呈浅绿色,+3价化合物往往呈黄色,二价铁离子易被氧化……”。假如采纳体验、讨论、发现式的学习方式,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就会变锈,谁能知道其中的神秘? 生:思考、困惑(引起认知矛盾)。 (注:这一提问就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疑问的浪花,大家议论纷纷。正当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时候。) 师:(引导)苹果中含铁元素。Fe2+与 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 (注:这一点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得知: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 O2 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呈黄色。所以,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常掺入维生素 C 等还原剂,以防止二价铁离子被氧化。) 这里,就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体验,进而去探究、去发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学习过程。 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早已给了明确的阐述:“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 对于发现式的学习,孟子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在这里,孟子通过“自得”,阐述了通过独立思考、讨论,获得并发现知识,进而提高了自身能力(左右逢其源)。 不难发现,在我国传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