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 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 为未来五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将五大理念贯穿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塑造金融开放发展新体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和审慎管理框架,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金融平衡、稳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一)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构建金融发展新体制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 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银行、 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2 革,加强资本约束,完善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促增长、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继续巩固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成果,优化国有金融机构股权结构,改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 执行和制衡机制。 推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跨境金融资源配置权的中资金融机构快速稳健成长。依托合作经济组织, 引导合作性金融健康发展,形成广覆盖、可持续、补充性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增强国有金融资产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二)发挥金融创新功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大金融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构建普惠性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