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精选文档

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精选文档_第1页
1/16
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精选文档_第2页
2/16
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精选文档_第3页
3/16
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一、广州十三行兴起的背景——广州通商广州十三行也称为公行, 十三行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政府管理外商来华贸易的制度。要追溯十三行的发展变迁,不得不从广州对外通商港埠说起。(一)广州通商的历史渊源中国早期的对外贸易往来,特别是对西亚与东欧的贸易自汉代就开始了, 但海上贸易的发展远不及西域丝绸之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 经济往来和沿海港口商埠的发展,海上交通枢纽日渐强盛。广州(古称番禺)为广东的省会,地处珠江三角洲要塞。广州以下,以珠江直入南海,港口宽阔,河网密布,百川交汇。从广州港出发入南海,西行到印度洋,可通往西亚、北非和南欧诸国;南行直达东南亚,经过太平洋与美洲各国交往。因此,它也顺理成章成为中国通向海外贸易的南大门。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 214 年)设置南海郡,此为广州建立之始。据《汉书· 地理志》记载:“粤处近海,多犀象、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番禺其一都会也。 ”即可知广州在秦汉时便展现出“番贾充斥”的繁荣景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 年)设置南海县,县署设于广州。唐朝时设广州都督府,仿隋代交市监,置市舶使于广州。广州在北宋初已经成为重要的外贸重镇,宋代在唐代市舶使的基础上设立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 市舶司是集海关和贸易于一身的外贸管理机构,其经济职能包括阅货、抽解、禁榷、和(博)买、向中央纲运交纳钱物、 治理港口和修筑城池; 行政职能体现在监察和荐举地方官员,发放进出贸易的公据,执行国家的禁令、接待管理外商、参与组织祈风典礼、维护地方治安和剿灭盗贼等[1] 。17 世纪后期大清帝国进入康熙盛世,1683 年清收复台湾,审时度势的康熙帝为了振兴经济,下令解除明代以来实行300 余年的禁海令,准许中外商人进行贸易往来。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东南沿海设立粤、闽、江、浙四大海关。1685 年粤海关在广州正式成立。粤海关的建立取代了宋代的市舶司,从此商人进出港必须向粤海关缴纳关税,粤海关肩负起中外贸易的管理职责。中国南方四大海关通商后,极大地触动了资本主义逐利的神经。资产阶级革命后蓄势待发的西方诸国正努力扩大市场,寻找资源,而在中国,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与极佳的经商环境,东西方之间建立频繁的商贸联系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强大趋势。(二)广州“一口通商”的形成封建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的观念自居,反映在贸易制度上,就是“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精选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