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试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 【内容摘要】培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本文从幼儿行为习惯对幼儿进展的重要性开始展开阐述,通过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培育 对策 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假如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假如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因此,我们在工作的中根据幼儿的行为习惯特点,对幼儿加强这方面的培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在孙云晓、张梅玲主持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讨论”课题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化调查和分析。全国有近 300 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参加讨论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从调查和对专业人士的访谈结果看当前少年儿童存在的主要不良习惯有 7 个方面,分别是:(1)喜爱依赖别人;(2)任性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3)害怕承担责任;(4)在交往中容易损害别人;(5)不爱劳动;(6)在消费中盲目攀炫耀;(7)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那么,上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是怎样造成的呢?本人分析其成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 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育;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育。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 2、家长对孩子的妥协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和偏执 如今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为了能够让幼儿不哭闹,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答应孩子的要求,而忘记了对孩子说“不”的权利。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祖辈与保姆代养方式,存在教育误区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定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老人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另一方面祖辈为避开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恐吓孩子有危险。 4、家长对孩子過于溺爱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是个好孩子,但是在家长面前却是个“小皇帝”,这都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5、家庭教育中缺少父母榜样的作用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