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谈新课标下初中诗歌教学试谈新课标下初中诗歌教学 【摘 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加强古诗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加大学生背诵古诗文的数量,巩固背诵成果,提高鉴赏能力,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诵读 积累 审美情趣 鉴赏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要求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诗词教学是不到位的,充其量我们做了一些小学要做的一些事情。说到老师为什么这么教,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考试这根指挥棒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试就是考考默写,再简单考一点理解,那么背一背、点一点的教学方式足可以应付。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主要表现为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教得太死,一是教得太活。教得太死的教法在目前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占主流。大部分老师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和中考试卷上出现的诗歌试题的题型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所谓的应试教学。在教学上主要采纳以下几个步骤:文学常识的记忆,关键字的理解,重点字句的含义,重点句表达作者的感情等。尽管有不少人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过猛烈的抨击,但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在应试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就使人不想为而为之。 教得太活的教法大多出现在公开课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运用光、电、声、色等高科技的手段,把一堂平常只背背写写的古诗文课上得让人耳目一新。没有谁敢说这种教法不好,但是这种教法也只是一朵昙花,静寂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开放在公开课上,平常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见到的。和前面的应试教学相比,这种教法又显得太活,学生很难接受,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 教得太死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教得太活,让学生难以适从。那么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解决上述两种不良倾向呢?我们认为可以采纳如下的策略: 一、加强古诗文的基础知识教学 学生的古诗文的基础很薄弱。从小学到初三,学了这么多年的古诗文,不少同学不知什么为压韵,如何压韵。不知什么是诗歌的节奏,如何划分诗歌的节奏。古代的私塾先生开始就教学生如何对字,如何对词,“黑对白”,“花红对柳绿”,这是古诗文学习最基础的东西。我们现在还去做吗?也许有人已经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薄弱,所以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有时也能看到这类试题。也许是分值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