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从头”开始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从头”开始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进入新课程语文体系,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动和协调进展”。可能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只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排列了三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但在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并没有明确编排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使得部分第一学段的语文老师感到无从下手,也因此忽略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此项学习任务的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第一学段陷入了名存而实亡的尴尬境地。本人已从事了三轮新课程第一学段语文教学工作,努力实践着“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头开始”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全体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搭建自主识字平台,突显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征是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过程,可以得到真正的保证。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我们,“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力求识用结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多为学生搭建各种识字平台,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建立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选商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学生平常随家长在逛商场的时候,通过商场分类标签、物品名称、食物包装袋等认识了很多字。一年级上册识字(二)《自选商场》编选了一幅商场一角的插图,图下排列了涉及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商品的九个词语,后面还有一篇关于自选商场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的短文。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群体认知差异,培育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意识,我在课堂上模拟布置了一个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是学生自己搜集的各类包装袋(其中就有课文中出现的九种商品)。我先要求四人学习小组一起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逛超市”,把自己认得的物品名称读给组员听,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组员,比比谁认的生字多,谁现场学得最快最多;接着选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商品,用一两句话把这种商品介绍清楚;然后用猜谜语或语言描述的方法突出教材中的九种商品名称进行字词学习;最后用“给商品贴标签”、“走迷宫赢商品”、“带同学认商品”等游戏来巩固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