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分析讨论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分析讨论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摘 要: 讨论性学习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本质特性和核心观念。 关键词: 讨论性学习 过程性 应用性 体验性 全员参加性 陶行知(1891-1946 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人类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不仅对过去的中国和世界,而且对现在的世界和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当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推行的讨论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本质特性和核心观念。 讨论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讨论专题,主动地猎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讨论性学习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一般而言,讨论性学习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重过程;(2)重应用;(3)重体验;(4)重全员参加。为了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讨论性学习的内容和实质,我尝试从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视角分析归纳讨论性学习中的四个基本特征,以此加深对于讨论性学习理论的理解,指导自己在数学讨论性教学活动中的实践。 一、过程性 陶先生在《智育大纲》一文中指出:“深望诸生能以探知识之本源,能应用以求知识之归宿。盖明知识之本源,然后乃能取之无尽;明知识之归宿,然后乃能用之无穷。” 讨论性学习较为注重掌握观察、实验、调查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等科学讨论的方法和技能。它与现行的其他必修的学科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又有别于以往一些偏重于制造技法训练和思维训练,因此,它不属于传统的知识教育。在讨论性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发现问题、猎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参加类似于科学讨论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探究创新的欲望。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所推断、有所解释、有所应用,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也可以说,讨论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讨论性学习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和主要结果。 二、应用性 陶先生针对旧的传统教育“先生教学生学。教而不做,学而不做”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科学教学法。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坚持“教学做合一”,才能教得好也才能学得好,才能“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