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个春天,乡村无恙这个春天,乡村无恙 黄军峰 一 宽宽窄窄的麦田里,积雪尚未消尽,白白绿绿,胖胖瘦瘦,星点斑驳;村庄上,彩旗横街而悬,家家对联红,户户灯笼摇,春节就在跟前了。 年货早已备好,肉、蛋、鸡、鱼,菜、果、糖、茶,全乎得很。这是多年的惯例,初一干儿子到,初二俩闺女回娘家,初六外甥、侄子们还要来,82 岁的老郭把年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 菜单也已提前盘算好,卤煮花生、姜汁松花蛋、五香猪头、肉末灌肠、油焖大虾……八凉八热,不怕剩就怕少,村里人过年,要的就是丰盛,要的就是富余。 家家户户正忙着包饺子,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响起来了:“乡亲们,串门聊天的停会儿嘴,包饺子的放会儿手,给大伙儿说个火燎眉毛的事儿。南边发生了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厉害得很,今年过年啊,都甭串门了、甭拜年了、甭走亲戚啦,告诉在外的亲戚、孩子们,都甭回来啦,都重视起来啊。我再说一遍……” “不叫走动啦——”老郭拉着长音,郁闷地看着老伴,“村里说哩,上面的通知,南边闹疫哩,怕传染……” “南边和咱这儿嘛关系,远着哩,也就是说说的事。”老伴儿不以为意。 “要是不急,不会大过年的响喇叭。”老郭若有所思。 “自个儿家的人也不行?”老伴儿问。 “可不?不行。”老郭瞪着双不大的眼睛,目光坚定。 “炮仗禁了,亲戚也不让走动了,还叫个年?”老伴儿的语气,埋怨加不解。 “这个年,八成要这么过了。”老郭叹了口气道。 二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疫情”成为代梅村全村人的话题。原因来自两个字:防控。 村上兩条主道,四个进出口。先是西口拦了绳子,接着东口设了路障,再接着南口挡了栏杆,仅剩下的北口,也摆了挡牌,站了村干部。 大喇叭闲不住了,没有了鞭炮声的村庄,断断续续的广播声成为唯一动静。形势播报、政策讲解、防护知识、上级规定……轮番上阵,一遍又一遍地播。 人们开始坐不住了。 最先喧闹起来的是村民微信群,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刷了屏,网站信息截图、短视频链接、安全防护知识、疫情定时播报……几天前离每个人还很遥远的事,一时间走进了代梅村人的生活和日子,走进了他们期待已久的年。 接着是悄没声跑出来站到门口的人们,他们观望、试探,想通过大路上人们的走动来判定“大喇叭”的真实性。可不是嘛,人们都还等着拜年哩。 除夕夜,老郭翻来覆去睡不着。年三十晚上,除了本家兄弟进屋打了个照面,不到一杯茶工夫就走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