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识教育课程建立及效果评价

通识教育课程建立及效果评价_第1页
1/5
通识教育课程建立及效果评价_第2页
2/5
通识教育课程建立及效果评价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通识教育课程建立及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的系统构建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建设,形成系统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结果:建立了系统化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培育和加强。结论:“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对提高大学生整体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高校通识教育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通识课程;“饮食与健康”;课程构建;效果评价 通识教育是一种面对所有大学生的非专业、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将大学生培育成为通融识见、具有博雅精神的健全个人和公民。目前,随着时代的进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整个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进展、具有广博知识储备的人才,通识教育也逐渐得到各高等院校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关注。本学科于 2024 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面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的构建 1.教学形式的构建。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每年分春、秋两季开课,每学期根据选课人数开设 1—3 个班,每班约 100 人,总学时为 42 学时,其中理论课32 学时,实验课 8 学时,社会实践环节 2 学时。2.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本学科开设的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归类为 6 大模块,实验教学则包括:(1)大学生一日膳食情况调查分析。(2)大学生一日营养食谱编制。(3)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4)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讨论;等等 4 个基本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此外,本课程还增加了 8 个社会实践项目供学生自选。饮食与健康通识课程理论教学模块组成及学时分配见表 1,社会实践项目见表 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1)加强实践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节的训练。本课程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实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要包括:①安排学生参加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②安排学生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参观学习。③参加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大众科普健康材料及媒体宣传材料编写和制作。④组织学生赴农村开展“村—村”中老年人群健康宣教活动。(2)构建高质量教材体系和教学资源库。①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识教育课程建立及效果评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