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阅读因思辨而致远阅读因思辨而致远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师: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天神,(板书:天神)也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标题。 师:之前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师课件出示神话故事) 生:《盘古开天地》。 生:《精卫填海》。 生:《女娲造人》。 师:对比一下,这三篇文章的题目和我们今日学的课文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们今日学的这篇神话故事的题目只有一个天神的名字,而之前学过的神话故事的题目中名字后面都有个动词,比如“盘古开天地”后面有“开天地”,而不只是神话故事人物的名字。 师:是的,题目中除了神的名字,还有表示神所做事情的一个词组——“开天地”,连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盘古开天地”。假如老师也让你概括一下普罗米修斯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你会怎么说? 生:他帮人类造福,取走了天火。 师:再精练一些。 生:普罗米修斯取天火。 师:取天火。(板书:取火)简单一点,就是什么? 生:取火。 师:好,取火。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普罗米修斯是盗火。 师:不是取火,是盗火。好,我也把它写下来。(板书:盗火)“取”和“盗”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再来看课后的练习。(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三要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盗”字标红)的故事。标红的那个地方是怎么处理的? 生:在“盗”字上加了个双引号。 师:好,我也把它写下来。(板书:“盗”火)这是教材编者在编写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信息。下面我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哪一种说法最能突出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评析:本篇课文是以神的名字作为题目,在四篇课文中最为特别。王老师正是抓住这个特别之处,引入本课时的学习,并模仿其他课文题目样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辨析盗火、取火与“盗”火,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化感知。】 师:有自己的答案了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盗”火,因为取火的话…… 师:老师打断一下,哪个“盗”?加引号的还是不加引号的? 生:加引号的“盗”。因为他不是真正的盗火,他是在为人类造福。而“取火”给人感觉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也是加引号的“盗”。比如小偷拿东西是自己要,但普罗米修斯“盗”走了火是给人类用,不是自己想用。 生:我觉得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