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见习开展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1]。由于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学科性质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学生就业领域不同等,高校必须把“三生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各校各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更有生机和实效[2]。 本讨论基于毕业实习载体,从昆明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现状出发,总结和探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过程中进行“三生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法,评价和毕业实习相适应的“三生教育”渗透运行机制,为促进现阶段我国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实习生医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云南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区域进展不平衡,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跨境公共卫生问题复杂多样,慢性病负担沉重,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问题突出。公共卫生事业总体落后,人才匮乏且引进困难,主要靠自主培育。 而高素养公共卫生人才培育,有利于国家推动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学历层次,有利于扩大云南在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提高国际沟通合作水平,尤其是能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健康状况,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推动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创建于 1956 年,1979 年开始招收卫生学专业(1989 年改为预防医学专业)至今已有 31 年,是云南省第一家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校。该专业是云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建设专业。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基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国“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和“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育要求”,从云南的现状出发,着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培育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形成了“情系边疆、开放通连、勤求博采、德济众生”的办学理念,培育了 1300 多名扎根边疆,服务云南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在省州(市)县等各级公共卫生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构的业务骨干有 95%来自本学科,对边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重要评价。但目前,如何结合“三生教育”培育能够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云南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高素养公共卫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实施“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