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校心理咨询案例讨论高校心理咨询案例讨论 摘 要:当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展,各种以信息资源为载体的智能化、科技化电话诈骗案件在高校中屡见不鲜,给受害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损害。通过受电话诈骗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及相关指导的案例分析,为高校心理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电话诈骗;大学生;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XX.20.032 1 案例叙述 小 Z 是我校某院系一名女生,学习成绩优异且乐观开朗的她,却因一个电话而变得郁郁寡欢。这天,手机铃声一如往常般响起,小 Z 接起电话,电话里传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她至今难忘。 “你身边有没有别人?”电话那头的声音严肃而诡异。 小 Z 一愣,心瞬间被提了上来,大脑空白一片,下意识就回答没人。对方又告诉小 Z,她的身份证、银行卡被不法分子套用,需要花钱来解决这件事。小 Z 起初还算理性,特地查了一下电话的可信度,竟真得查到了确实有这个号码。小 Z 惶惶不安,最终汇款给对方 6000 元。一段时间后,她才发觉不对,得知自己被骗。小 Z 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被骗后内心十分悲痛,但她想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没有办法,自己的心态也应该有所转变。然而,小 Z 身边的同学得知此事后,很是吃惊,不敢信任平常聪慧理性的小 Z,竟然会被骗,简直不可思议。同学们看似关怀的询问,却在小 Z 心中,不经意间带上指责的口吻,成了一把把伤人的刀,割开血淋淋的伤口。这让小 Z 本该忘记的痛苦一次又一次被提及,在漆黑的夜晚里,她思虑焦躁、辗转反侧,痛骂自己愚蠢,内疚自己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就这样,小 Z 每日精神紧张,惶惶不安,情绪十分低落,难以走出被骗的阴影,几度出现轻生的念头。她希望通过咨询得到相应的指导,从阴影中走出来。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 案例分析 (1)小 Z 的精神状态呈现出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痛苦、内疚感强烈等现象。生理状态上以睡眠障碍为主。同时在社会功能方面,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了社交回避行为和轻生念头。 (2)小 Z 无器质性病变,不存在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通过沟通发现,其自知力完整,虽有过无望,但求助欲望强,排除精神病的可能。综上推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因其有过轻生念头,采纳“贝克自杀意向量表(SSI)”进行测评,结合评估结果和沟通过程来看,小...